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
拥军优属,拥政爱民,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。在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,双拥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发展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新时期的双拥工作,还需要我们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、新任务和新要求,以新的思维理念继续研究探索新的问题和新思路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市党政军民互相团结,相互支持,共同谱写了许多"军爱民、民拥军"的动人篇章。但是,按照新形势、新任务的要求,军地双方在双拥工作上,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,主要表现:一是政策落实打折扣。近几年,全市的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广大群众对拥军优属工作非常重视,积极为部队和军烈属办实事,但也有不少地方拥军优属的政策措施在基层难以落实;二是双拥工作形式单一。从调查的情况看,我市的部分单位双拥工作仍然停留在互相走访慰问、开展联谊活动、组织军训等方面,新内容、新办法不多,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市双拥工作的发展。双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,弘扬主旋律,反映时代特色,就要进一步丰富内容、拓宽领域,不断上水平、上层次。三是职能部门履职职责不清。随着近几年佛山大部制改革,社会分工重新组合,部门单位职能的变化,使双拥工作落实的难度加大,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强化部门、单位的责任制,形成新的整体合力。调查中发现,有的地方对上级的一些指示、重要会议精神和双拥政策法规没有贯彻到底;有些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;有的涉及部门之间的问题难以协调。
从根本上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,机制要创新,措施要得力,关键要适新应变深化改革。我们认为应该在转变观念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,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双拥工作机制,从根本上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。当前主要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得力措施,强化双拥的工作机制。
一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,增进军民团结
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有机结合,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有效做法。一是不断强化各级党委、政府的责任意识,形成领导合力。要在领导班子调整、机构改革后,及时建立健各级双拥工作组织机构,实行党委(政府)统一领导下的双拥工作分工负责制,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,确保组织领导到位、各项工作到位。二是要在制度上创新。要健全完善党委议军、军政座谈、军地走访、军事活动、双拥调研等制度,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制度,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与公民义务相结合,主动自觉与依法办事相结合,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行为相结合的双拥工作新机制,保证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,促进双拥工作社会化、经常化、法制化。三是不断强化军民的责任意识,形成群体合力。双拥工作只有依靠社会,依靠群众,扎根基层,才有广泛的基矗要通过健全基层双拥服务网络、建立帮扶点、落实责任目标、签订《军民共建协议书》等,进一步明确基层单位的双拥责任,并采取检查监督等有力措施,使双拥工作真正落实到人头、落实到岗位,形成双拥工作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。
二、坚持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相结合,提升工作水平
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,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,积极改革创新,使双拥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。要大力推进科技拥军、文化拥军、民企拥军,不断迈出新的步伐。一是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拥军优属实施办法。要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点、难点和热点问题,根据驻地实际,结合驻地官兵实际需求,对已颁布实施的优抚、安置、国防、支持部队建设、拥政爱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,进行修订、补充、完善、提高。在拥军政策法规上,要进一步明确责任、措施、目标、任务、建立对责任和义务不作为的约束机制。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全民国防教育的力度。要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新形势,积极推进国防教育进社区工作,通过制定“国防教育进社区工程”规划,在社区普遍设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,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和各项学习制度,多载体、多渠道、多形式地开展教育宣传活动。要重点抓好与执行双拥政策法规相关的公安、财政、卫生、粮食、工商、教育、劳动人事等部门和行业的国防教育,做到依法支持部队建设。三是要注重培树新典型。不仅要总结宣扬拥军好书记、好市长,大力宣扬好企事业单位的拥军好厂长、好经理,真正形成“不抓双拥的班子不是合格的班子,不抓双拥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”的良好氛围。而且,还要注重培树宣扬基层自发爱国拥军的新典型,比如佛山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。
三、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,在运行机制建立上要有新突破。双拥工作只有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,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,方能保证双拥各项任务的落实和整体水平的提高。一是要强化社会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。在大力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,积极拓宽社会化的路子,充分发挥双拥成员单位、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,推进双拥工作的落实。要强化激励机制,制定双拥工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,以目标激励;制定严格的考核总结制度,以成就激励;开展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活动,以竞争激励;组织评比表彰先进,以荣誉激励;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;二是要强化保障机制。双拥工作的长期性,决定了各级双拥办不是可有可无的机构,也不是旨在完成某项突击任务的临时机构,必须在编制上固定,人员上加强;双拥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要在财力、物力上大投入,既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,又需要发挥部门、行业、企业优势,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实力。